重要新闻

激发创新活力营造优良学风——访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办公室负责人

发表日期: 2023-09-18 来源: 韩扬眉 / 中国科学报

2003年,陈嘉庚科学奖诞生。

陈嘉庚科学奖以对我国科教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命名,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银行共同出资成立,自设奖之日起,即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科学大奖。

20年来,陈嘉庚科学奖(包括青年科学奖)共颁发给了79位做出重要原创性成果的中国科学家,获奖者中有43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云、杨学明、杨学军、徐国良、田永君、孙斌勇、宋保亮等科学家获奖后成长为院士。还有不少科学家获奖后,进一步得到了国家科技奖励的认可,如吴良镛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李家洋、包信和、薛其坤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奖励原创、鼓励创新、追求卓越,陈嘉庚科学奖20年初心不改。为了进一步提升奖项水平和影响力,日前,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候选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候选人推荐工作已正式启动,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对《陈嘉庚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等制度文件进行了修订。

陈嘉庚科学奖改革的背景和原因是什么?在评审流程、评审质量等方面有哪些亮点?针对相关问题,《中国科学报》专访了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办公室负责人。

《中国科学报》:陈嘉庚科学奖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重要奖项,请谈一谈此次陈嘉庚科学奖改革的背景和必要性?

负责人:科技奖励制度是科技事业的一面“旗帜”,是党和国家激励自主创新、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次陈嘉庚科学奖的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是与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同频共振。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关于完善科技激励机制的若干意见》《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陈嘉庚科学奖对标国家对科技奖励提出的新要求,自我改革完善,努力追求奖项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二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去年9月,中央深改委会议通过了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相关文件,要求更好发挥院士作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学术性、荣誉性。陈嘉庚科学奖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由近百位院士出任评审委员,相关制度的修订将更有利于发挥院士作用,遴选高水平成果和优秀青年科学家。

三是更好展现社会力量设奖在科技事业发展中的担当。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也突出强调要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这次陈嘉庚科学奖的改革,就是要强化责任担当和引领作用,激励科研人员在加快原始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科学报》:此次陈嘉庚科学奖奖励制度改革有哪些亮点?

负责人:从2022年起,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组织多位权威专家对评审程序进行深入研究和全面论证,对奖项组织、申报、评审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修订完善,总的来说有三大亮点。

一是评审组织更加权威。增设总评奖委员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担任主席;各专业评奖委员会委员则通过中国科学院各专业学部推荐院士产生;奖项须通过函评、会评和终评三重把关。

二是评审流程更加简化。为给科研人员减少负担,奖项大幅压缩评审周期,从9个月缩减到3个月;奖项申报材料也有相当程度的缩减;在确保评审质量和公正性的前提下,评审涉及的工作流程大大简化。

三是评审更加公开透明。将原来的国内外同行通信评审修改为往届获奖人通信评审,评审专家公开透明;评审制度修订后,第一时间上网对社会公开;评审结果将及时公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力求公开透明。

《中国科学报》:我们注意到,在评审流程上,陈嘉庚科学奖由往届获奖人进行预选通信评审。如此修改基于怎样的考虑?

负责人:由往届获奖人进行预选通信评审,是因为往届获奖人对陈嘉庚科学奖的定位和标准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和把握,由他们对候选项目和候选人进行初审并排序,可以提升奖项的门槛,优中选优,也将进一步提升获奖人的荣誉感。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对推荐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推荐的科学奖候选项目完成人超过1人时,推荐人要在推荐书中说明每位完成人在该候选项目中所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的主要贡献。

《中国科学报》:此次修订,在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上有着较大的变动,基于怎样的考虑?

负责人:科学的未来在青年人,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为此,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人由1人增加至2人。入选年龄40 周岁及以下,由以颁奖年的6月30日实足年龄计算,改变为按推荐年1月1日足龄计算,就是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青年科学家得到激励。

《中国科学报》:在你看来,20年来,陈嘉庚科学奖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推动原始创新等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与其他科技奖励相比,陈嘉庚科学奖有何独特之处?

负责人:陈嘉庚科学奖有三大特点。一是追求中国原创,二是依托中国科学院学部评审,三是秉持报国为民的科学精神。

“原创”是陈嘉庚科学奖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20多年来,一直鼓励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和中国科学家。

陈嘉庚科学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和院士们深度参与、面向全国科技界设立的重要奖项。六个专业学部负责六个领域奖项的集中会议评审,数百位院士参与推荐和评审过程。

陈嘉庚科学奖体现了报国为民的的精神特质,这与“嘉庚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爱国是陈嘉庚先生的人生底色,后人用“忠公、诚毅、勤俭、创新”八个字来概括陈嘉庚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称“嘉庚精神”。这与“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一起,构成了陈嘉庚科学奖的设奖初心。

《中国科学报》:对于陈嘉庚科学奖未来的发展,你有怎样的期待?

负责人:当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很多科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期待陈嘉庚科学奖未来在推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发现人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一份力量。

另外,现在社会力量设奖越来越多,对科学事业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陈嘉庚科学奖作为积淀深厚的科学大奖,有责任发挥好引领和示范作用,推动社会力量设奖规范发展,形成“百花齐放、百奖争鸣”的科技奖励局面。

最后,希望大家多关心支持陈嘉庚科学奖,欢迎访问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网站(http://tsaf.cas.cn/),更多了解我们的工作,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共同为传承“嘉庚精神”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