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选 教授 技术科学奖
1990年

  王选 1937年2月生,江苏无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数学专业。中国科学院院士,专长于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和信息处理。现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王选于1958-1974 年期间从事计算机逻辑设计、体系结构和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他和北大另三位同志合作,于1967年完成了DJS21 机 AL- GOL60 编译系统。该系统采用标准的、未加限制的 AL- GOL60 语言,具有在源语言一级上的调试措施、动态错误检测和准确指示出错位置等功能,受到用户欢迎,是国内最早的几个实用编译系统之一。基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实践经验,王选于60 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提出了适合软件的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若干设想,其中某些设想与国外专家差不多同时提出。

  1975 年起,王选主持汉字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制。由于汉字字数多,字体和字号也很多,精密照排分辨率很高,因而精密汉字字形点阵的存储量高达几百亿字节。王选根据这一特点于1975-1976 年研制成功了高倍率字形信息压缩和高速复原技术,其主要内容为:

  1. 把汉字笔划分为横、竖、折等规则笔划和曲线形式的不规则笔划,前者用一系列参数精确表示,后者用轮廓表示。
  2. 设计了一种点阵的中间表示形式(称为标记点阵),并设计了把轮廓高速转换成标记点阵,和把标记点阵高速转换成最终点阵的算法。
  3. 设计了失真最小的文字变倍方法。
  4. 解决了驱动逐线扫描的激光照排机的图像产生和控制问题。

  上述内容构成了欧洲专利 EP0095536 的主要内容,使字形信息量的总体压缩率高达 500:1。1976 年作出了“ 跳过第二代光机式照排机、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直接研制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的技术决策,为我国照排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起了重要作用。

  1975-1991年他具体负责以上述发明为基础的华光  、 、  、 型和新一代方正 91 电子出版系统的核心硬件----栅格图像处理器的研制。1988年投放市场的华光 型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上述欧洲专利的各种算法,字形复原速度高达710 字/秒( 对于 100   100 点阵), 是国产照排系统走向成熟的标志。方正91 系统则采用集成度更高的专用芯片,体积更小,速度更快。1993 年推出的方正93 系统采用专用协处理器芯片, 进一步提高了性能价格比。华光和方正系统自投入市场以来已销售 7000 多套,累计产值达10 亿元,产生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我国报业和印刷业的一场技术革命。

  华光和方正系统由于其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性能获国内外奖励20多项,如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198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 年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1991 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奖特等奖;1993年获1992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王选教授个人也多次受到国家表彰,如1986年,,他被国家授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称号;1987年,他获得首届毕升奖;同年获首届森泽信夫奖;1990 年,获陈嘉庚技术科学奖等等。王选教授个人拥有9项国内外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