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堂 研究员 地球科学奖
2024年

1. 获奖项目:风尘堆积与亚洲气候格局重组

  亚洲现代季风环境和内陆荒漠的形成是新生代地球系统的重大变革之一。因缺乏直接指示古大气环流的地质证据,其形成时代、演化历史与机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大问题。郭正堂等在中国西北识别出新的风尘堆积,通过地质-地貌调查、沉积制图等大量野外工作、大批量土壤-沉积和地球化学分析,确立了风成成因,查明了其与构造-地貌演化的关系。对不同构造-地貌单元的长剖面开展了详细的磁性地层、土壤-岩石-生物地层研究及环境指标分析,建立了可靠的地层年代和环境演变序列,检验了序列的连续性和气候信息的空间可对比性,把中国连续风尘堆积序列从800万年拓展到2200万年。通过土壤学、沉积-地球化学、精细环境格局制图及数值模拟研究等,证明了序列中数百层古土壤是强盛夏季风的产物,而古土壤间的浅色层为冬季风从亚洲内陆荒漠搬运的粉尘沉积,二者交替出现指示了地球轨道变化对季风气候的控制,从而证明了早中新世亚洲强盛冬、夏季风环流和内陆荒漠的存在,揭示出青藏高原隆升等构造变动当时已达到改变大气环流的阈值,导致行星风系控制的带状环境格局解体和现代季风-干旱环境格局的建立,提出600万年来的季风-干旱演化主要受北极冰盖发展过程的显著影响。

2. 获奖人介绍:

  郭正堂,1964年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于波尔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巴黎第六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古气候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先后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首席科学家。曾任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副主席、国际“过去全球变化计划(PAGES)”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亚澳环球环境大断面(PEP-II)国际项目共同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理事长、《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共同主编及《科学通报》副主编。现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地球科学评审组长。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