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元 院士 化学科学奖
2024年

1. 获奖项目: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

  赵东元教授深耕介孔材料领域30年,从化学酸碱理论出发,提出了“酸碱对”和“电荷匹配”新概念,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新思想。建立了功能介孔材料合成制备体系,促进了界面化学和功能介孔材料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介孔材料结构和组成单一、功能惰性,难以满足不同领域应用需求的难题。他发明了20种以复旦大学命名的功能介孔材料(FDU系列),建立了体系化的合成方法学,实现了功能介孔材料的定向合成。所发明的FDU系列功能介孔材料,组成从氧化硅拓展到了有机高分子、碳、金属氧化物等,使得介孔材料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展,涵盖能源、环境、生物医学、电子信息等。其中,创造的有序介孔有机高分子和介孔碳材料,被誉为介孔材料领域的“里程碑”,被国际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00家科研机构积极跟踪研究。他还发展了介孔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首创了壳核结构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催化剂,与中石化合作每年创造近百亿元经济效益。近来又首创了低介电介孔材料的规模化制备工艺,目前在海宁千吨级生产,促进了我国高新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

2. 获奖人介绍:

  赵东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1990年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98年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担任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主席,现任国美国化学学会ACS Central Science执行编辑。长期致力于功能介孔材料合成的研究,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思想,创制了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发明了20余种以复旦大学命名(FDU系列)的介孔分子筛。发表SCI论文800余篇,论文被引用近15万次(h=191),连续多年(2011-2023)被汤森路透社列为全球化学、材料两个领域高被引科学家。曾获得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023)、上海市科技功臣(2022)、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020)、二等奖(2004),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17),中国石化前瞻性基础研究科学一等奖(2021),美国化学会ACS Nano Award(2021),Nano Research Award(2020),Khwarizmi 国际奖(2019),国际胶体与界面科学 JCIS Darsh Wasan Award(2018),第六届中国化学会“化学贡献奖”(2018),首届中国分子筛成就奖(2017),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科学奖(2016),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国际介观结构协会IMMA成就奖(200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