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获奖项目:华北克拉通破坏
克拉通是地球上古老的大陆,传统理论认为克拉通是稳定的。但是,中生代以来华北克拉通却丧失了稳定性,这是困扰地球科学家近百年的难题。朱日祥及其团队基于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发现,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只是克拉通演化过程中的表现形式,其实质是由于岩石圈地幔物质组成与属性发生了根本转变,导致克拉通固有稳定性的破坏,改变了人们对古老克拉通“一成不变”的传统认识;确定了华北克拉通破坏主要发生在东部陆块,破坏峰期为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西部陆块仍保持稳定属性,中部陆块表现为部分被改造的特征;发现了早白垩世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是导致华北克拉通破坏的一级驱动力,俯冲板片在地幔过渡带的滞留脱水使上覆地幔发生熔融和非稳态流动,是导致克拉通破坏的主要途径;论证了洋-陆相互作用导致克拉通破坏与大陆增生是全球大陆演化的普遍规律,这些发现和认知为陆内造山与成矿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拓展了板块构造及成矿理论。
2.获奖人简介: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生于山西大同市,1978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物理系,1984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法国奥尔良大学荣誉博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曾兼任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地球科学奖励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朱日祥长期从事地球科学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在地磁极性倒转、地磁场与地球深部过程、克拉通破坏以及全球构造等领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推动实施了《深部资源探测核心装备研发》重大装备研制专项,开拓了“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勘探突破”三位一体的研究模式;推动“固体地球科学重点实验室联盟”的成立与发展,促进了地球科学领域大科学研究和协同创新能力。曾获首届法国科学院“法中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首届地球科学奖、EGU Petrus Peregrinus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和2017年,均为第一获奖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首届"百人计划"入选者。
与英国学者Dan McKanzie、李曙光院士交流
与刘传周教授在缅甸考察
与张国伟院士在冀北考察
与朱光、刘永江教授在辽宁兴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