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超 教授 医药科学奖
1993年

  吴孟超  肝胆外科专家。1922年8月31日生于福建省闵清县。1927年随母赴马来西亚,1940年回国。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助教、住院医师、外科主治医师、讲师、外科副教授、普通外科副主任、主任、肝胆外科主任、教授、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等职。现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及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所长兼院长、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科技委副主任,《中华医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等10 余种杂志的主编、副主编、编委。

  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创始人之一,国际著名肝胆外科研究和外科实践者。50年代首先提出了中国人肝脏解剖五叶四段新理论;60 年代首创常温下间隙肝门阻断切肝法,并成功地进行了中肝叶切除术;70年代潜心研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开展肝癌普查早期发现,完成3例肝脏移植,创立肝动脉插管、结扎和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80 年代建立常温下无血切肝术和肝癌二期手术技术,广泛开展肝癌的免疫、生物和基因治疗等基础和临床研究;90 年代在肝癌免疫治疗上获重大突破,并成功施行腹腔镜切肝术。30 多年来共施行肝脏手术 2900 余例, 为世界最大系列;肝癌术后5 年生存率达 28.4%;小肝癌(瘤体 <3cm))术后5 年生存率达82.40%,最长者至今已存活29 年,为世界最高水平。1991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早在50年代中、后期,吴孟超等人采用赛璐珞丙酮溶液灌注、浓盐酸腐蚀的方法制备人体肝脏标本,研究观察了200 多例中国正常人肝脏的内部结构。首次独创性地提出了中国人肝脏解剖的新见解,创立了以“五叶四段”为特色的肝脏外科解剖理论,丰富了肝脏解剖学理论,为肝脏外科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解剖学基础,使肝脏切除手术由广泛无选择阶段发展到选择性叶、段切除的科学阶段,现已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和广泛采用,并编入教科书。
  60年代初期,他详细研究了常温下肝血流阻断后全身及局部病理变化,发明了简便、安全的肝脏外科手术新方法--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可明显减少肝脏手术出血和缩短手术时间,适用于各种类型肝切除,已成为临床上常规的切肝方法及术中控制出血的主要手段,被广泛采用。此后,他又系统地开展了肝叶切除后代谢改变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深入了解了肝脏手术后生化代谢改变的规律,以及改进和提高手术疗效的措施,提出肝叶切除后5-7天是代谢紊乱的“危险阶段”,并摸索出更为完善有效的处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治疗成功率。
  人体中肝叶历来被视为手术的禁区,在一系列解剖、病理、生化等研究的基础上,1963年吴孟超采用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法实施中肝叶切除术获得成功,成为肝脏外科的一大突破,从此为有效治疗肝癌、肝海绵状血管瘤等病症提供了可靠和规范的手段。
  70年代,他潜心研究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和中、晚期肝癌的外科治疗。于 1975 年成功地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18 公斤的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明了捆扎法治疗血管瘤的新方法,使外科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成功率达到100%。在这一时期,他还创立了肝动脉插管、栓塞的结扎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方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疗效。
  在肝脏手术方法趋于成熟的基础上,他带领课题组又开始了肝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肝移植的研究。70 年代中期,在上海开展了18 万人次的高危人群肝癌普查早期发现肝癌,使许多早期肝癌病人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同时,在肝移植临床研究方面,于 70 年代末期成功地进行了3 例肝移植,病人最长存活 183 天。在这一阶段,吴孟超还提出了两个重要观点,即肝癌切除后复发再手术和肝癌二期手术。肝癌切除后复发再手术次数最高达5 次。采用肝动脉阻断使不能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缩小后,再行二期切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66.6%,使原来认为不可能切除的晚期肝癌成为可能。由于这些观点和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使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普遍得以延长。
  80 年代初,他又发明了常温下无血切肝术,建立并完善了肝癌二期手术技术。至 1993 年底,已成功地实行了 2935 例肝脏切除术,为世界最大系列。其中肝癌切除2148 例,手术成功率达98.5%,肝癌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28.4%;小肝癌切除437 例,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76.0%;瘤体直径小于3 厘米的小肝癌则达到 82.4%,术后 10 年生存率达 71.4%,最长者已存活 29 年。肝癌切除例数、切除率、生存率等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潜心研究肝脏手术切除技术的同时,吴孟超教授带领肝胆外科研究所的同事们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从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出了一系列肝癌标记物,如甲胎蛋白异质体、异常凝血酶原、 抗胰蛋白酶、醛缩酶同工酶 A 、  - L- 岩藻糖苷酶、癌基因、糖蛋白、凝集素等,使肝癌的早期诊断率上升到 98% 以上。
  同时,在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与肝癌扩散、复发关系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对小肝癌生物学特性演变规律的研究中发现,瘤径在3cm 以下的小肝癌多以 DNA 含量二倍体为主,而瘤径在3cm 以上的肝癌多以 DNA干系异倍体为主,提出肝癌在瘤径3cm 大小时是生物学特性发生明显改变的重要时期的理论。对肝癌患者免疫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是一个从暂时性抑制到逐渐恢复的变化过程,术后免疫抑制期的长短与肝癌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甲胎蛋白异质体单克隆抗体,用于甲胎蛋白低浓度肝癌的早期诊断,阳性率达到 81.2% 。对肝癌术后复发肿瘤的克隆来源研究显示,在复发性肝癌中确有新生克隆来源的瘤细胞,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对复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和再次切除体系。
  
  其后,他又领导肝胆外科研究所不间断地开展了小儿肝母细胞瘤切除、半离体肝切除术、等离子手术刀、微波治疗肝癌、免疫综合疗法、单克隆抗体导向定位诊断和导向治疗、顺铂微球化疗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并开始提出免化治疗的新观念和治疗措施。同时,广泛开展了分子与定量病理、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多重耐药基因、免疫、生物、导向和基因治疗等基础和临床研究。
  进入90年代后,在已有肝癌免疫治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始和国外联合研究这一重大项目,并于1993 年底获重大突破,研制成功可使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肝癌细胞的新型疫苗,这种疫苗在大白鼠体内已实验成功。此项成果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后,在国际医学界引起轰动,被认为是“开启了免疫系统防治癌症的大门”。同时,在肝脏手术上开辟新的领域,成功地开展了高难度的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和肝动脉结扎术,均为世界首例。吴孟超领导的肝胆外科研究所在肝脏的手术切除技术、肝癌的早期诊断、肝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研究、免疫治疗、导向治疗、肝移植和标志物研究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并始终起着科研导向作用。
  近10几年来,吴孟超共培养硕士生 24 人、博士生 20 人、博士后2人。
  吴孟超共获得全国、全军科学大会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 项,全国医药科技成果金杯奖1 项,全军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 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 9 项。编写医学专著12本( 其中 8 本为主编),发表论文200余篇。
  吴孟超教授的成就引起了国际医学界的瞩目。1979 年赴美国参加第28届国际外科会议,1983年出席南斯拉夫第 2 届国际急诊外科会议,1985年6月应邀去西德海德堡参加国际肿瘤手术会议,同年又去日本参加器官移植会议,并被授予日本器官移植学会荣誉会员。1987 年以后又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他的学术报告受到国际医学界的高度评价。1993 年应美国芝加哥鲁斯医学中心和旧金山东华医院邀请赴美讲学,被鲁斯医学中心授予杰克  弗雷泽  史密斯访问教授,并荣获“1993 年度东华医院医学荣誉奖“,此奖使他成为该奖设立 20 年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者。
吴孟超教授的主要学术论文、著作目录
  1. Observations on intrahepatic anatomy of normal human liver.Chin Med J ,1962,81:6.(with Hu Hongkai,Zhang Xiaohua,Mao Zengrong)
  2. 肝血管内灌注抗癌药物治疗晚期肝癌的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63,11:7.( 合作者: 谢大业、王懿龄、张志义 )
  3. 肝叶切除术后代谢改变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中华外科杂志,1964,12. 增刊 .( 合作者 : 张晓华、胡宏楷、乔志敏、徐化民 )
  4. 正常人肝内胆管和肝动脉的解剖学观察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65,2:4.( 合作者 : 胡宏楷、张晓华 )
  5. 用中肝叶切除术治疗中肝叶肿瘤.解放军医学杂志 ,1965,2:4.(合作者: 张晓华、胡宏楷、陈汉 )
  6. 肝动脉结扎术治疗肝癌.陕西新医药 ,1975,4:2.( 合作者 : 张晓华、尚立德 )
  7. 特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一例报告 .中华外科杂志 ,1977,15:1.( 合作者 : 陈汉 )
  8. 原发性肝癌术后生存10年以上的病例分析.中华肿瘤杂志 ,1979,1:1.( 合作者 : 胡宏楷 )
  9. 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解放军医学杂志,1980,5:3.( 合作者 : 张晓华、陈汉、吴伯文、杨甲梅 )
  10. 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中华外科杂志,1981,19:1.( 合作者 : 仲剑平、张晓华、陈汉、胡宏楷、姚晓平、吴伯文、杨甲梅 )
  11. Experiences in 467 cases of hepatic resection. Acta Acad Med Wuhan ,1983,4:1.(with Zhang Xiaohua,Chen Han)
  12. 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84,5:3.( 合作者 : 张晓华、陈汉、姚晓平、吴伯文、杨甲梅 )
  13. Study on early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using alpha-fetoprotein micro-heterogeneity.J Med Coll PLA,1986,1:2.(with Tu Zhenxing,Cui Zhenfu)
  14. 小儿肝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人民军医 ,1987,7.( 合作者 : 吴伯文、张晓平、陈汉 )
  15.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of assay for abnormal prothrombi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Med Coll PLA,1988,3:4.(with Yin Zhengfeng)
  16. 原发性肝癌的免疫化学治疗.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8,9:5.( 合作者 : 郭亚军、陈汉、刘广洛等 )
  17. Local immune respons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its clinical implication. Chin Med J ,1988,101:9.(with Guo Yajun ,Kong Xiantao,Xie Yinghua)
  18. Rehepatectomy for treating primary liver cancer. Proc CAMS PUMC,1989,4:2.(with Chen Han)
  19. Changes of glycoconjugates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istochemistry ,1989,92: 2.(with Zhang Shimin,Chen Han ,Zhang Xiuzhong)
  2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xpressions of ets-2,IGF-  ,C-myc and N-ras in human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tumor-adjacent  tissues. J Med Coll PLA, 1990,15:3(with Lian Zhaorui, Gu Jianren, Zhou Xiaomei,Xu Guowei)
  21. The bi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DNA cont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Cancer,1990,60:3.(with Cong Weiming)
  22. Prolongation of rat hepatic allografts by pretreatment with donor splenocytes com-bined with peritransplant cyclosporine.Transplant Proc,1990,22:4.(with SunJunhong)
  23. 抗人甲胎蛋白异质体单克隆抗体 VG5 在荷人肝癌裸鼠中的肿瘤显象研究 .上海医学 1990,13:5.( 合作者 : 张柏和、张晓华、陈汉 )
  24. 复杂肝外伤的处理.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1,3:1.( 合作者 : 张晓华 )
  25. 人甲胎蛋白异质体肽链和寡糖成份差异与肝癌诊断的关系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1,12:4.( 合作者 : 张柏和、张晓华、陈汉 )
  26.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with CDDP microcapsules.ChinMed J ,1992,105:2.(with Wang Yi, Zhang Xiaohua)
  27. Histologic assessment on resec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pecimens following preoperative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Reg Cancer Treat ,1992,3-4.(with Chen Han, Shen Feng)
  28. Overexpression of the MDR1 gene and P-glycoprotein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 Natl Cancer Inst,1992,84:4.(with Huang Chengcheng,Xu Gouwei,Li Daizhong,Chen Han ,Tu Zhenxing,Jiang Huiqiu,Gu Jianren)
  29. 1000 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研究 .肿瘤防治研究 ,1993,20:3.( 合作者 : 丛文铭、张晓华、陈汉、张秀忠 )
  30. 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 1102 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3,14:3.( 合作者 : 陈汉、张晓华、姚晓平、杨甲梅 )
  31. Alpha-fetoprotein reactive to Pisum Sativum agglutinin in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liver diseases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in Med J ,1993,106:8.(with Yin Zhengfeng,Tu Zhenxing,Cui Zhenfu)
  32.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women of Mainland China :A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104 patients.Cancer ,1993,71:10.(with Cong Wenming)
  33. Potential use of soluble CD44 in serum as indicator of tumor burden and 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or colon cancer. Cancer Res ,1994,54:1.(with Guo Yajun,Liu Guangluo, Wang Xiaoning,Jin Dadi,Ma Jing ,Sy Mansun)
  34. Effective tumor vaccine generated by fusion of hepatoma cells with activated B cells. Science ,1994,263:2.(with Guo Yajun,Chen Heu,Wang Xiaoning,Liu Guangluo,Li Guanglo,Ma Jing,Sy Mansum)
  35. Inhibition of human Melanoma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vivo by anti-CD44 monoclonal antibody .Cancer Res.,1994,54:2.(with Guo Yajun,Ma Jing,Wang Jinhong,Che Xiaoyan,Jagad Narula,Michael Bigby,and Sy Mansun)
  36. 外科手术图谱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5.
  37. 肝脏外科学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82.
  38. 新编外科临床手册 .北京金盾出版社 ,1989.
  39. Primary liver Cancer.Spring-Verlag-1988.
  40. 腹部外科学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