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明 教授 化学科学奖
2020年
1.获奖项目:新型优势双氮氧配体和高效不对称催化
  冯小明及其团队突破传统、原创性地创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柔性手性双氮氧配体和催化剂,被公认为一类优势手性配体和催化剂。该类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成功发现,打破了传统优势手性配体设计中的刚性骨架要求,证明刚性构象不是优势配体的必要条件,柔性构象配体同样具有优势,为新型优势配体和催化剂的精准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理论指导。该类配体和催化剂原料价廉易得,合成简便,可修饰性和可调性强,对水和空气不敏感,已成为商品化试剂,被Sigma-Aldrich公司以Feng(Feng即冯小明)为前缀命名,称作“冯氏”配体。同时,他们建立了手性双氮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库,在温和条件下能够高效高选择性催化50多类不对称反应,其中包括10多类具有挑战性和以前无法实现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其中一例被冠名为Roskamp-Feng反应,为一些药物分子和天然产物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核心路线。这些原创性和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在不对称催化领域起引领作用,为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2.获奖人简介:   

  冯小明教授出生于1963年,1985年获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获兰州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学位。1988-1993年在西南师范大学历任助教和副教授,1996-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历任副研究员和研究员,1998-1999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000起任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教授。201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先后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手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合成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新型手性配体和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不对称催化反应、手性药物和生理活性化合物的高效高选择性合成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展了一类具有柔性构象的手性双氮氧酰胺化合物,被证明是新型优势配体和催化剂。高效高选择性地实现了50多类重要不对称催化反应,包括10多类具有挑战性的不对称催化新反应,其中一例被冠名为Roskamp-Feng反应。现已发表论文400余篇,获中国发明专利5项。担任国内外多个学术期刊的编委和顾问编委。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第三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中国化学会手性化学奖、有机合成创造奖和黄耀曾金属有机化学奖。

作学术报告

与诺贝尔化学家得主Roald Hoffman教授交流

与研究生一起在实验室

与本科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