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波 研究员 化学科学奖
2012年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胡金波研究员因其提出了"负氟效应"新观点,发展了几种新型的亲核反应和试剂,对于有机氟化学和含氟功能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化学科学奖。

胡金波,1973年2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市。1994年于杭州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7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1997-2002年期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学系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5年期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碳氢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并获终期评估优秀。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研究,包括选择性氟化试剂和反应的开发以及含氟功能材料的研究等,特别注重于探索和研究独特的氟原子取代效应在有机化学反应和有机含氟材料中所产生的各种影响, 目前已共发表研究论文和书籍章节80余篇。主要获奖和荣誉包括: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获得英国皇家化学会氟化学奖,2007年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05年获得美国空气产品公司优秀青年教授奖等。

含氟碳负离子化学中的独特氟效应及其应用


有机含氟物质在医药、农药、民用和军用材料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全球约25%的医药和40%的农药含有氟原子,许多高尖端功能材料也都含有氟原子。胡金波研究员从研究掌握含氟关键活泼中间体反应规律入手,发展出一系列新概念、新试剂、新方法,为有机氟化学和含氟功能分子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包括:(1)提出了“负氟效应”(negative fluorine effect)新观点,并据此系统研究了含氟碳负离子化学参与的化学反应,并提出了若干调控策略;(2)发展了几种原创性的氟化学试剂和反应,特别解决了多年来亲核二氟、一氟烷基化和烯基化反应效率低的问题,这些试剂和反应被国内外同行多次成功使用;(3)首次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含氟碳负离子的“软硬度”问题,为设计和预测亲核氟烷基化反应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一工作被日本著名氟化学家Kenji Uneyama教授评价为是“对氟科学的一项重要基础性贡献”。整个工作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10项,并荣获英国皇家化学会氟化学奖(该奖项每2年奖给全球范围内1位40周岁以下的氟化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