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
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暨第五期重庆市领导干部科技讲堂在重庆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要加强对新科学知识的学习,关注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指示,7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陈嘉庚地球科学奖第九届评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永官应邀做客“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暨第五期重庆市领导干部科技讲堂”,在重庆渝中区行政中心作题为《面向城市绿色发展的产业机会》的讲座。
2022-07-22 详情
  • 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第34场走入浦东
    2019年6月29日,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第34场走入浦东,航空航天领域的两位院士在浦东新区区委党校讲述“追天梦”中的科技。
     

    .TRS_Editor P{}.TRS_Editor DIV{}.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FONT{}.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A{}
     
        2019年6月29日,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第34场走入浦东,航空航天领域的两位院士在浦东新区区委党校讲述“追天梦”中的科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研究员顾逸东院士作了题为《我国空间科技发展展望》的报告。报告简要介绍包括空间科学、空间技术和空间应用在内的空间科技的内涵、战略地位和国际发展态势,重点阐述我国近年来在空间科学和应用方面取得的巨大进展,介绍我国载人航天和空间科学等方面的发展计划,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报告还分析了我国空间科技领域的不足,并提出对科技发展的一些思考。
      
        顾逸东院士是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组织领导了中国高空科学气球系统的建立,解决了气球设计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拓了系留气球等应用气球技术领域。他认为,人类进入空间时代60多年来,空间科技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成就,但是,需要清醒地估计成就,重视存在的诸如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空间科学薄弱等问题,从而推动空间科技向航天强国的跨越。
      李应红院士在飞机发动机研究领域作出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工程大学航空工程学院教授,航空等离子体动力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飞机推进系统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西安交通大学航空发动机研究所所长,航空推进理论与工程专家。李应红院士作了题为《航空使人类生活更美好——飞机“心脏”强健梦》的报告,介绍了飞机为什么会飞、航空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飞机发动机的研发历程等。
      
      
      
      
     
    2019-09-06
  • 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在集美大学、集美中学举行
    应集美学校委员会邀请,2018年10月20日,2018年度陈嘉庚地球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戴金星先生分别在集美大学和集美中学为师生们做了题为《勤勤奋奋争当学术精学风仁的院士》报告。
      应集美学校委员会邀请,2018年10月20日,2018年度陈嘉庚地球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天然气地质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戴金星先生分别在集美大学和集美中学为师生们做了题为《勤勤奋奋争当学术精学风仁的院士》报告。
     
      
     
     
       
     
     
       
     
     
        戴金星院士在报告讲述了自己求学时的勤奋追求,工作后的扎根一线,从对地质工作的兴趣热爱到服从组织安排,跨界转入煤成气领域,并确立以天然气地质为终生研究方向,走过了“不一样的地址人生”的故事,并以“勤做、勤读、勤思、勤创”和师生们共勉。
     
     
      
     
     
       
     
     
        来自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集美中学共计1500余师生聆听了报告。
     
    2018-11-15
  • 陈嘉庚科学奖精准扶贫报告会在咸阳举行
     2018年10月10日,应中国银行和中共咸阳市委邀请,陈嘉庚科学奖精准扶贫报告会在陕西省咸阳市举行,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作《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智慧城市运营脑》专题报告,报告会由咸阳市委副书记马希良主持。
       在报告会上,李德仁院士从智慧城市及其应用、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运营脑、智慧城市不是万能的等方面,以渊博的知识、大量的例证,深刻阐释了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城市运营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对提升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会上,李德仁还与咸阳市相关部门同志就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并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李德仁院士作报告  来自咸阳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相关领导,相关副秘书长,市委和市级国家机关部门、各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各县市区长、分管副县市区长、信息办主任,市委组织部、市住建局、城建局、市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市信息办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同志近200人出席报告会。  报告会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中国银行和中共咸阳市委共同主办 
     
    2018-10-15
  • 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首次走进军营
     2018年8月31日,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的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走进陆军第81集团军“八一强军大讲堂”。中科院软件所林惠民院士围绕“计算与智能”这一主题给全体官兵作了一场生动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现场  林惠民院士围绕“计算与智能”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计算机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计算机与人类创造的区别、计算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和区别等内容。  在场的官兵认真听讲,深受触动,纷纷表示通过林院士的报告,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加坚定了加强科学知识学习,提升科学技术素养的信念。
    2018-10-12
  • 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走进浙江省委党校
    6月7日,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浙江省科协和浙江省委党校承办的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走进浙江省委党校,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带来题为《打造柔性电子强国》的主题报告。
     
       
     
     
        信息化深度革命为我国提供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好的机遇窗口,我国发展柔性电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致力于打造柔性电子强国。
     
     
        6月7日,由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浙江省科协和浙江省委党校承办的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走进浙江省委党校,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带来题为《打造柔性电子强国》的主题报告。
     
     
      
     
     
       
     
     
      报告会现场
     
     
       
     
     
        在报告会上,黄维院士指出,我国曾经错失科技革命历史机遇,不掌握核心科技,不重视原始创新最终是没有发展前途的。近期举国关注的中兴“芯”之痛,根源就在于关键器件与基础部件长期被国外垄断,核心科技受制于人。
     
     
        “颠覆性科技创新定义国家未来。”黄维院士指出,信息化深度革命为我国提供了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好的机遇窗口,我国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在信息革命浪潮下,谁掌握发展先机,谁就有可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他以新加披为例指出,正是由于大力发展信息通信技术关键技术和产业,使新加坡从工业国一步步转型为智慧岛国。
     
     
        信息技术处于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期,柔性电子、智能感知、新型材料、物联网、数据科学等信息技术的代际迁跃不断冲击天花板,加速孕育颠覆性重大技术变革。
     
     
        柔性电子,根据工艺不同亦有称作打印电子、有机电子、软电子等,是将有机、无机材料附着于柔性基底上形成电路的技术。其性能与传统微电子相当,具有可变形、便携、轻质、可大面积应用等特性,并通过大量应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产出大量新应用。柔性电子柔软、质轻、透明、曲面,可应用于医疗健康、人机互动、穿戴电子、能源系统、存储计算、信息显示等多个领域。
     
     
        柔性电子具有广阔市场,规模迅速扩张,成为国家支柱产业。IDTechEx预测,柔性电子产业2018年为469.4亿美元,2028年为3010亿美元,2011年到2028年复合增长率30%,处于长期高速增长态势。
     
     
        柔性电子与物联网产业、航天航空等产业结合紧密,实现了融合发展,在物联网的重要核心人机交互领域,柔性电子使人与物体的交互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在航天航空、国防军工领域,柔性智能可穿戴器件及其集成技术已成为相关领域发展的引擎,柔性生物电子也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热点。
     
     
        黄维院士指出,目前,我国发展柔性电子产业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三跑”并存新格局,我们要瞄准柔性电子产业链条的两端:研发创新和品牌塑造,获取更高的附加值,进行攻坚克难,要聚焦柔性电子创新链的瓶颈——材料和工艺,重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据悉,黄维院士带领的研发团队在柔性信息传感、合成、存储、安全和显示领域,都取得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黄维院士表示,颠覆性科技创新是打破西方国家遏制我国崛起的根本出路,是我国从“弯道超车”“变道超车”转为“开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作为重要的颠覆性科技领域之一,我国要抓住机遇,积极打造柔性电子强国,达到“五个强”:规模庞大的全球化柔性电子产业体系、国际领先水平的核心产业集群、全球尖端的原材料研发及制造能力、世界前沿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艺改造能力、以及世界一流的支撑性装备行业。
     
    2018-06-14
  • 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
    2018年3月23日,第27场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六届和第七届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教授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18年3月23日,第27场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六届和第七届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教授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研究员分别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现场   黄维院士以“打造柔性电子强国”为题,结合目前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分析预测了电子器件的发展方向。他指出,随着信息终端从大型主机向可穿戴设备逐渐推进,电子器件面临着柔性化的挑战。物理、化学、材料及生物技术的交叉融合带来了柔性电子技术的突破,柔性电子技术结合高效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在信息、能源、医疗、国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柔性电子领域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必将对我国相关产业的结构优化、转型升级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于深圳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评奖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作报告   郑海荣研究员作了题为“医学成像守护健康”的学术报告。医学成像是一个多学科高度交叉的领域,它的进步依赖于物理、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与生物医学等多个学科的发展,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医学成像形成多模态、高分辨、跨尺度的卓越成像能力。郑海荣研究员报告了他带领团队研发的快速磁共振成像和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创新体系,包括数学与物理方法、新成像技术、仪器研制与产业化以及最新的医学应用,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医学成像对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重大意义等。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得者、深圳先进院副院长郑海荣研究员作报告   来自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等高校300余人参加会议并积极提问。会场气氛热烈,讨论深入,学生们一致认为,本场报告会对他们未来的科研和就业等给出了指导性建议。   报告会前,黄维院士一行参观了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磁共振与超声成像、电子材料和穿戴式柔性传感器等实验室,给实验室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与会嘉宾参观实验室
    2018-03-29